CAR-T細胞療法有望摘除黑框警告
01 CAR-T細胞療法深陷風波
黑框警告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要求寫明的最高級別的藥物不良反應警告,代表該藥物具有引起嚴重的、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的重大風險。2023年11月,F(xiàn)DA發(fā)布一份安全通報表明其正在調查靶向CD19或BCMA的自體CAR-T療法的潛在安全性問題,CAR-T細胞療法深陷風波。
該報告指出,除去CAR-T已知的副作用:如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(CRS)、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(jīng)毒性綜合征(ICANS)和免疫效應細胞相關血液毒性(ICAHT),該細胞療法還可能與二次原發(fā)性惡性腫瘤(SPM)有關。超過2.7萬劑次的治療案例,其中對三例接受CAR-T治療后發(fā)生T細胞癌變的患者進行了基因測序,結果均檢測到惡性細胞克隆中存在CAR轉基因,這表明CAR-T產品可能參與了這些患者的T細胞腫瘤的發(fā)生[1]。
因此,F(xiàn)DA于2024年1月22日要求所有已上市的6款CAR-T細胞療法在處方說明書上標注,提醒使用這6款CAR-T細胞產品治療后的患者有T細胞惡性腫瘤的風險,并建議接受這些產品治療的患者與臨床實驗參與者終身接受監(jiān)測。
02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CAR-T有望摘除黑框警告
德國慕尼黑大學醫(yī)院的Kai Rejeski博士及其團隊在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》上發(fā)表了一篇名為Second Primary Malignancies after CAR T-Cell Therap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5,517 Lymphoma and Myeloma Patients的文章,分析了5517例淋巴瘤和骨髓瘤患者在接受CAR-T治療后的SPM的實際發(fā)生概率,最終的數(shù)據(jù)表明與其他標準療法相比,CAR-T治療后罹患第二原發(fā)性惡性腫瘤的風險沒有增加[2]。

研究人員在MEDLINE、Embase和 Cochrane Library CENTRAL數(shù)據(jù)庫中進行了文獻檢索,隨后篩選了FDA批準的六種治療多發(fā)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CAR-T細胞產品的所有臨床研究,包括:axi-cel,tisa-cel,ide-cel,cilta-cel,liso-cel,brexu-cel。結果如下:
(1)研究人員從18項clinical trials (CT)和7項real- world studies(RWS)中確定了5517名患者的326種SPM。中位隨訪21.7個月,總體SPM點估計(point estimate)為6.0%(95% CI 4.7-7.2),如圖1所示。



(2)SPM與治療方式(CT>RWS)、隨訪持續(xù)時間和CAR-T治療之前所用治療方法的數(shù)量相關,如圖2所示。


(3)如圖3所示,CAR-T治療與標準治療的分析結果顯示,兩種治療策略的SPM風險相似(P = 0.92)。

(4)在SPM亞型的分布分析中,最常見的是血液系統(tǒng)惡性腫瘤(121例,37%),其次是實體瘤(79例,27%)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(61例,16%),FDA關注的T細胞惡性腫瘤僅占事件的一小部分(5例,1.5%),如圖4所示。



這篇文章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所篩選的5517位接受了CAR-T細胞治療的患者,有326(6%)位患者有SPM,326位患者只有5例是T細胞惡性腫瘤(1.5%),而且SPM與治療方式,隨訪持續(xù)時間和CAR-T治療前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的數(shù)量有關,且研究結果并未表明CAR-T的SPM頻率高于以前的標準治療策略,所以并不能以此斷定CAR-T細胞治療與SPM有直接關聯(lián)。該研究明確得出一個結論:CAR-T細胞療法治療后罹患第二原發(fā)性惡性腫瘤的風險沒有增加,和其他標準治療方案風險相當。
21世紀以來,以CAR-T為代表的細胞療法為血液腫瘤的治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,近期在實體瘤領域也有了一定的突破,這些信息也從側面反應了FDA對于CAR-T療法的積極態(tài)度。另一方面,對于真實世界情況而言,患者的多樣性與復雜程度更高,如何做好利弊權衡對于患者與醫(yī)生而言也是一個難題。但依然有不少專家建議不要因為罹患T細胞惡性腫瘤這樣的小概率事件而放棄接受CAR-T治療,對于放化療后出現(xiàn)腫瘤進展的患者來說,這種風險遠小于生存獲益。
參考文獻:
[1] Verdun N, Marks P. Secondary Cancers afte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-Cell Therapy. N Engl J Med. 2024 Feb 15;390(7):584-586.
[2] Tobias Tix, Mohammad Alhomoud, Roni Shouval, Edward R. Scheffer Cliff, Miguel-Angel Perales, David M. Cordas dos Santos, Kai Rejeski; Second Primary Malignancies after CAR T-Cell Therap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5,517 Lymphoma and Myeloma Patients. Clin Cancer Res 15 October 2024; 30 (20): 4690–4700.
免責聲明:深圳細胞谷致力于研究細胞與基因療法,為推動新興技術,讓更多人了解生物醫(yī)藥新發(fā)展。本文內容僅作信息交流使用,本平臺對文中內容、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代表深圳細胞谷立場和觀點。本文相關信息不得用作診斷或治療,不能代替專業(yè)醫(yī)學意見,本公司網(wǎng)站將不承擔任何責任。以上聲明內容的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網(wǎng)站所有,本聲明將適用本公司網(wǎng)站所有時間分享的文章,謝謝合作!
版權說明:文章版權歸深圳細胞谷所有,歡迎個人轉發(fā)發(fā)至朋友圈,媒體或機構在未經(jīng)授權下,以任何形式轉載載到其他平臺,將視為侵權。如需轉載,請聯(lián)系郵箱:contact@sz-cell.com